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  
您正在浏览: 本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王磊老师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综述文章

编辑:温新利 预审:胡好远 终审:胡好远发表日期:2022-10-15

20229月,中心青年教师王磊先后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Aquaculture》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发表题为(1“Exogenous bile acids regulate energy metabolism and improve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farmed fish”和(2“Berberine in fish nutrition: Impact on hepatoenteric health, antioxidative and immune status”的综述论文,严云志教授为通讯作者。其中《Aquaculture》位于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农林科学)大类一区Top2021年影响因子IF=5.135;《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位于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生物学)大类二区Top,小类(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一区,2021年影响因子IF=5.247

1)由于全球蛋白原料供应量的限制,鱼类饲料中普遍通过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从而节约蛋白,降低饲料成本。但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易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导致鱼类肝脏脂肪过多沉积,威胁鱼类健康和生长。外源胆汁酸(bile acids)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鱼类糖类和脂肪代谢,减轻肝脏脂肪沉积,提升免疫力。本文首先总结了胆汁酸在鱼类的合成、循环、微生物转化等过程,比较了鱼类肝脏、胆囊、肠道中胆汁酸的组成差异和影响因素。本文重点介绍了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诱发的胆汁酸合成受阻,而通过外源胆汁酸可以可以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影响FXR/TGR5介导的信号通路,维持胆汁酸在合成、转运、重吸收等过程的稳态。此外,胆汁酸激活的FXR/TGR5通路可抑制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转运、抑制糖异生、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抗炎反应等,从而调节糖脂代谢,减轻鱼类肝脏中的脂肪沉积和炎症反应。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对于肠道健康、肠道吸收功能、胆汁酸和脂肪代谢、鱼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已有研究结果,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通过筛选不同的胆汁酸进行搭配组合,以及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菌而改变胆汁酸组成,从而高效并经济地改善鱼类糖脂代谢和健康。

 

 

2)黄连素在传统中医中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及肠道疾病。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改善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引起的鱼类肝脏组织病变、肠道炎症和菌群紊乱、抗氧化和免疫力降低等功效。因此,本文首先综述了黄连素在哺乳动物中低口服利用率及低副作用的机理,阐明了黄连素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原异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糖酵解等过程实现对糖类利用和代谢的调节;总结了黄连素通过减少脂肪吸收、促进脂肪氧化、抑制脂肪生成、提高脂肪转运、维持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实现对脂肪的代谢调节。此外,黄连素主要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并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调节糖脂代谢。

本文探讨了黄连素在鱼类中适宜的添加剂量和投喂策略,总结了黄连素在促进鱼类生长,调节脂肪和糖类代谢,提高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的机制,并与哺乳动物中的相关机理进行比较,提出今后可通过使用黄连素类似物、包被材料等方式,提高黄连素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原文链接:

1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2.738852

2https://doi.org/10.3389/FMARS.2022.96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