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教师杨红飞副教授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atena》发表题为“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LUCC on NPP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ina”的研究论文。目前,该期刊位于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农林科学类)大类1区,2020年度影响因子IF=5.198。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NPP)不仅反映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对CO2的固定能力,而且代表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和生产能力,也是决定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估算地球支撑能力、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NPP的监测可以反馈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为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的相应管理和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而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将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进而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生重要影响。评价LUCC和区域NPP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LUCC对NPP的驱动效应,对于促进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利用 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数据和 2001-2018 年气象数据,结合 Carnegie-Ames-Stanford 模型(CASA),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了定量估算,分析了2001-2018年LUCC对长江流域NPP的影响及其驱动效应。研究发现,过去18年间,长江流域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面积占研究总面积的10.98%,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草地向森林和作物与自然植被交错区的转变。森林、湿地、作物/自然植被交错区、低植被覆盖 (LVC) 土地、城市和水体的面积得到一定的程度的增长。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
研究揭示, 2001-2018年长江流域NPP变化主要由LUCC和气候变化引起,气候变化对NPP总量增加的影响较大。针对LUCC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 NPP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了长江流域总NPP增加了34742.75GgC,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导致总NPP增加了19144.76GgC。由于LUCC变化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导致长江流域在过去 18 年间流域总NPP 增加了53887.51GgC。研究表明,2001-2018 年 LUCC 和气候变化对 NPP 产生了积极影响,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程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图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
该研究得到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08085MC60)及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