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  
您正在浏览: 本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心人员参加生态与环境学院创立的“生态与环境论坛”首次学术活动

编辑:温新利 预审:胡好远 终审:胡好远发表日期:2021-01-11

为进一步推进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生态与环境学院筹划设计了学院特色学术活动——生态与环境论坛。202117日下午,学院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办了首期论坛,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樊伟研究员、周进研究员;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严云志教授、温新利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出席论坛的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云泽、人事处处长赵立丛、科研处副处长蒋科技、深圳市知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家胜等一行,生态与环境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聆听了论坛报告。论坛由生态与环境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胡好远主持。

樊伟研究员在报告中对现代渔业产业背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海洋捕捞业的研究及应用,渔场环境遥感监测及渔场分析预报,海洋生态系统分析及研究,渔船作业捕捞强度估算,提出了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位监测应用于研究体系中的可行性,基于夜光遥感数据的远洋渔船时空分析,对阿拉伯海域展开追踪调查与研究;他强调了水产养殖的遥感监测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性,并在报告最后分享了自己团队的基本情况。

周进研究员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水动力变化,泥沙量减少和水污染加剧是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三大显著问题,并从长江口重要生物资源现状与不同历史阶段变化过程研究、河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环境因子影响下的河口重要生物资源种群时空动态、地貌条件改变对典型底栖生物优势种的影响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主要研究内容进行阐述,强调了物种丰度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报告结束后,他和与会师生探讨了长江上游三峡建坝对河口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了如何减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严云志教授介绍了生态与环境学院以及学院学科位点建设和师资队伍与科研平台情况,从基于河流系统及其空间异质性和树状生态系统网络的研究背景为起点,对河流多样性的纵向梯度格局及低头坝对溪流鱼类群落的影响相关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了报告。

温新利教授主要从安徽巢湖等部分沿江湖泊的轮虫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阐述了自己课题组在该研究领域的工作和进展,提出基于分类群和食性功能群的轮虫群落生态学研究内容,并展示了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

报告结束后,胡好远介绍了生态与环境论坛的基本情况,希望学院师生继续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做学术,以创新发展的理念做科研,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